很多剛進(jìn)車間的新同事都會問:“壓鑄到底在壓什么?怎么壓?壓完又怎么樣?”今天,我把鋁合金壓鑄的全過程拆成5個最基礎(chǔ)的步驟,保證第一次進(jìn)廠也能秒懂!
步驟1 備料——把“鋁塊”變成“鋁湯”
? 原材料:常見的ADC12、A380等鋁合金錠,長得像銀灰色“肥皂”。
? 熔煉爐:450 ℃預(yù)熱→660 ℃熔化成液態(tài)→730 ℃精煉除氣。
? 質(zhì)檢:用“勺子+光譜儀”30秒測成分,不合格直接回爐。
一句話:這一步就是把固體鋁變成“可以喝的鋁湯”,但要先體檢。
步驟2 模具安裝——產(chǎn)品長什么樣,由它決定
? 模具=上半模+下半模+滑塊+頂針,裝在壓鑄機上,像關(guān)“鋼鐵三明治”。
? 預(yù)熱模具到180~220 ℃,刷脫模劑,防止鋁湯粘鍋。
一句話:模具是“餅干模”,鋁湯是“面團(tuán)”,餅干好不好看,全靠模。
步驟3 壓射——3秒鐘的“高壓瞬間”
? 高速:鋁湯在0.05秒內(nèi)被活塞沖進(jìn)模腔,速度可達(dá)50 m/s。
? 高壓:型腔瞬間被增壓到60~100 MPa,相當(dāng)于指甲蓋上站兩頭大象。
? 冷卻:模具水冷10~30秒,鋁湯變回固體。
一句話:整個過程只需一首歌的前奏,產(chǎn)品已定型。
步驟4 開模取件——“啪”一聲,零件出爐
? 壓鑄機自動打開模具,頂針把零件“頂”出來。
? 機械手夾走→傳送帶→冷卻區(qū)。
? 工人第一次看到的零件叫“毛坯”,四周會帶“水口”和“飛邊”。
一句話:像脫模蛋糕,但蛋糕邊緣要多剪一刀。
步驟5 后加工——讓毛坯變精品
1. 去毛刺:鋸床、沖床或機器人自動去水口。
2. 機加工:CNC鉆孔、攻牙、銑面,尺寸精確到0.02 mm。
3. 表面處理:拋丸、噴砂、陽極氧化或噴粉,外觀&耐腐蝕一次搞定。
4. 全檢:卡尺、三坐標(biāo)、氣密測試,合格才能貼“出廠標(biāo)簽”。
一句話:毛坯是“素顏”,后加工是“化妝+體檢”,最終才交到客戶手里。
從鋁錠到成品,鋁合金壓鑄其實就像“高壓鍋做餅干”——火候、模具、時間一個都不能錯。把這5步記牢,新人也能在車間里和老同事聊得頭頭是道!